寧波模式
國家級單項冠軍企業參訪
寧波模式
寧波是國家副省級城市,經濟發展一直排在全國前列,這使得寧波一直備受關注?!皩幉ń涷灐?、“寧波精神”、“寧波現象”是寧波人民改革開放40年來的偉大創舉,是寧波人民創業創新、科學發展的理論成果和實踐成果。認真研究“寧波現象”,深入探討“寧波模式”、全面總結“寧波經驗”,大力弘揚“寧波精神”,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。經理學院緊跟形勢與熱點,自主研發“寧波模式”產品,可以有效使全國各地政府和企事業單位進行全方位的學習和借鑒。
課程安排
課時:4天 | ||
地點:寧波(或者根據教學需要指定) | ||
方式:專題講座交流和深度現場教學相結合 |
||
教學安排 | ||
第一天 | 專題講座交流 | 長三角一體化與寧波都市圈戰略/寧波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戰略和路徑方向 |
深度現場教學 | 寧波幫博物館 |
|
第二天 | 專題講座交流 | 從浙江率先提出“最多跑一次”改革看全面深化改革 |
深度現場教學 | 慈城古縣城 | |
第三天 | 專題講座交流 | “八八戰略”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|
深度現場教學 | 機器人小鎮 | |
第四天 | 深度現場教學 | 海天集團 |
專題講座交流 | 海天集團;單項冠軍之路 | |
第五天 | 深度現場教學 | 橫坎頭村 |
專題講座交流結合深度現場教學 | 村支書講述“鄉村田園變形記” | |
第六天 | 新形勢下農村工作方法談 | |
深度現場教學 | 農村治理“寧波樣本”——村民說事兒(象山夏葉村、土下村) |
|
第七天 | 專題講座交流 | 鄉村旅游、全域旅游、產業融合發展 |
第八天 | 深度現場教學 | 達人村 |
深度現場教學 | 灣底村 |
師資簡介
陳老師
浙江大學博士后、浙江大學輿情分析中心研究員、寧波市委組織部講師團成員、寧波市社會學會副秘書長、澳大利亞悉尼大學高級訪問學者
于老師
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博士,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教授、碩士生導師。寧波市第十三屆人大代表,寧波市社會科學“五個一批”學科帶頭人,寧波市宣傳文化系統“六個一批”理論類人才
徐老師
浙培協特色小鎮研究中心首席顧問、杭商研究會特色小鎮項目核心專家、杭州科協特色小鎮課題組負責人
現場教學點
余姚機器人小鎮是我國首個機器人小鎮
已連續主辦三屆中國機器人峰會暨全球海歸千人寧波峰會
創新型具備產業、文化、旅游、社區功能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慈城古縣城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u 首批全國教育廉政基地
u 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區的核心區域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橫坎頭村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u習近平專程到梁弄鎮和橫坎頭村考察調研,提出建設“全國革命老區全面奔小康樣板鎮”的殷切期望
u習近平三次給村里黨員群眾回信,鼓勵加快老區開發建設,盡快脫貧致富奔小康,勉勵黨員同志傳承好紅色基因,發揮好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。
u橫坎頭村遵照習近平重要指示精神,調整產業結構,發揮資源優勢,走上全面小康道路
u浙江省全面小康示范村、全國文明村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達人村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u首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示范園,浙江首個田園綜合體
u以鄉村為基礎,以復興鄉村文明使命
u融合集市文化、節慶廟會、田園風光、美食小吃、民俗演藝、童話世界等項目
u整個項目重點突出田園夜色,彌補寧波市中心以“鄉村”特色的商業空白,也彌補了寧波鄉村夜游市場空白
u是城市中心區不再有的田園,城市中心無法再生、無可復制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灣底村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u習近平來灣底村視察,高度贊賞灣底村為“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生態居住環境”
u國家村影響力排行榜300佳
u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村、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、國家級民主法制示范村、國家級生態村、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
u省全面小康建設示范村、省特色旅游村、省旅游經濟強村、省市區基層先進黨組織和文明村
u市全面小康建設示范村標兵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村、實現物質文明、精神文明、政治文明、生態文明的協調發展
u2017年目前全村凈資產達到8.8億元,集體年可用資金3000萬元,農民年人均收入4.5萬元
u村經濟合作社控股的集體型企業——鄞州天工實業有限公司,下轄天工巨星有限公司、果汁果酒有限公司、農業發展公司、花卉園藝公司、天宮莊園休閑旅游公司等七個子公司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象山村民說事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u央視焦點訪談專題報道
u集民意疏導、科學決策、合力干事和效果評估為一體的農村基層治理發展新路
u推行多年的以“說、議、辦、評”為核心內容的制度
u打破村民與村干部溝通隔閡,凝聚起鄉村發展的合力,促進鄉村的和諧穩定
u2017年象山縣黨委政府對村民說事制度進行進一步提升和完善
u村民說事與法制、德治內容結合,納入警民說事、法律顧問進村、慈善村村通和網格員隊伍建設
u法律保障范圍內促進和完善該制度
u村支書、村民交流經驗感受